專業治療與輔導陳述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相关数据显示,全球儿童精神障碍患病率持续逐渐增长,其中儿童青少年有七分之一患有精神障碍,同时也成为致病、致死、致残的原因。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亚健康”儿童的情绪和行为越来越受到社会与家庭的关注。
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童年时期的家庭环境和父母的态度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自我概念的发展至关重要。如果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他们就能发展出健康、自信的自我概念,最终实现自我实现。相反地,缺乏者则会导致个体心理困扰的产生。
此外,青春期是个体心理健康的关键转折点,这一阶段不仅伴随生理上的剧变,也受到环境、社会关系和学业压力的影响。随着生长发育进入第二个高峰期,焦虑、沮丧等不良情绪的发生概率显著增加。儿童和青少年在从家庭进入幼儿园、再到学校,最终步入社会的过程中,常因适应不良或外界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焦虑、恐惧,甚至出现类似神经症的表现。这些心理困扰可能导致情绪不稳、行为异常、睡眠障碍、食欲低下、疲乏无力、心悸以及自主神经系统紊乱等症状。
本人在临床心理工作时,遇到大量幼儿,学龄前儿童及儿童青少年面临焦虑、抑郁、社交适应困难等问题,并深刻的体会到幼儿养育不仅决定了他们的早期成长轨迹,更塑造了他们一生的心理基础,健康人格的核心。幼儿的心理成长始于依恋关系,父母或主要照养者的陪伴与回应决定了他们对世界的基本信任。如果一个孩子从小能够在情感上得到充分回应,他们将发展出安全型依恋,从而拥有更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反之,缺乏稳定依恋关系的孩子,可能在未来的情感关系中经历更多不安、焦虑甚至人际退缩。因此,父母应给予孩子稳定的情感回应,成为他们值得信赖的避风港。此外,幼儿园是孩子迈向社会的第一步,许多孩子在这一阶段会经历适应困难,如分离焦虑、情绪不稳,甚至出现倒退行为(如重新依赖安抚物、尿床等)。这些问题并非无法改变,而是受家庭教育方式的影响。
同时,情绪调节是健康人格的核心,而这并非天生具备,而是通过早期养育塑造的。孩子需要通过父母的示范和引导,学会面对挫折、表达情绪和调节冲动。当孩子哭泣时,最需要的不是指责或忽视,而是理解和引导。如果父母能够帮助他们识别情绪、表达感受,并教会他们合理调节,他们将在未来更加自信、稳定。
家庭环境是孩子心理发展的“土壤”,决定了他们成长的方向。充满爱、尊重与稳定的家庭能促进健康的心理模式,而家庭冲突、忽视、过度控制或情感冷漠可能在孩子心中留下隐形的伤痕,影响他们的情绪管理、人际关系甚至自我价值感。因此,父母不仅是孩子的养育者,更是他们人生最重要的心理建设者。
在曾经的临床心理工中,我见证了太多因早期养育问题而导致的心理困扰,但也看到了良好养育带来的成长奇迹。我坚信,每一个孩子都值得被温柔对待,每一份爱与陪伴都会在他们心里生根发芽。养育不仅仅是提供物质支持,更是塑造孩子的人格、给予他们面对世界的力量。我希望通过我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帮助更多家庭理解养育的真正意义,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安全感中成长,在爱的滋养下绽放自己独特的光芒。
Educational 教育背景 |
B.A. in Music Performing, University Malaya M.A. in Music Performing (Full Time Research) Phd in Philosophy (Music), the program, University Malaya |
Certification 证书 |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Psychological Counselor Psychological Consultant Special Skills Certification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Specialist) Art Healer Vocational Skills Certificate |
Field of expertise 专业范围 | 艺术与音乐治疗师 |
Years of practice 实践年份 | |
Professional work experience 专业工作经验 | |
Language 语言 | Mandarin |